月度归档:2018年10月

FTIR使用总结

先注意测试波段,选择合适的红外窗口。

MCT(碲镉汞)探测器,加液氮

MIR 分束器选择KBr

机器前部下方,三个螺丝+一个旋钮可以打开机器顶盖。

开电源,开微机,左上方四个等闪烁后全亮,机器需要预热10min。

微机上对应软件,OMNIC。

点击Experiment setup,选择探测器MCT/A,collect→final→%reflectance→bench→parameter→sample compartment→left μscope %R

先测有结构的信号,再测只有背面金属的部分作为背景。两次都要用signal collect

数据处理前先保存,信号-背景,得到实际需要的数据。process-reprocess-%reflectance-browse ,再保存

开机前通N2,关机后调整N2阀刚好高于0,保证机器内部N2正压。

0

东方科技论坛——第12期青年学者论坛

9月29日,国庆放假前的周六,参加了这次会议。

这个会议主题是电子的非平衡态及应用,因为今年所长发了一篇Science,“Imaging of nonlocal hot-electron energy dissipation via shot noise”(DOI: 10.1126/science.aam9991)。

我有几个疑问:

  1. 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和材料有关,是否只能在GaAs纳米线中观察到
  2.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,测量的电子或晶格温度的区别,近场辐射 or 远场辐射,如何测量和分辨
  3. 电子噪声什么时候是噪声,什么时候是表征电子所带有信息的信号
  4. 半导体中电声子耦合的强度,电子温度高,是否意味这晶格温度高,会造成晶体结构的破坏,如果是,那么电子和晶格的温度有什么解析式;如果不会造成晶体结构破坏,电子温度高并没有什么影响
  5. 电场最强的位置,能量耗散的位置,不一致?

一些感想:

  1. 那篇Science的重点应该是SNoiM的搭建和测试
    实际上,很多都是非平衡态的应用,最简单的PN结,偏压(电注入)、光注入等,但是偏压、光照稳定时,系统是稳定的
  2. 热电子辅助的量子阱探测器吸收增强,和夏丰年2018 NatMat 很像,有势垒,有激发的热电子刚好够越过势垒,在偏压下形成电流,光电导模式。
  3. photogating 是不是噱头? 只是光电导模式的一种,电子或空穴中的一种被缺陷捕获,造成光生载流子中的一种寿命极短,沟道中主要由另一种载流子做贡献,载流子非对称。
  4. 根据转移特性曲线(Id_Vg)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,是一种非常工程化的思维方式,很有效。

新的疑问:

  1. 热电效应,和温差电动势有关的究竟是晶格温度还是电子温度,如果电声子耦合弱,电子的温度梯度应该怎么描述,还是传统的seebeck系数??
  2. 光电导、光伏模式究竟用那个比较好,还是都用,对器件结构设计有什么影响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