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2018-2 课程总结@USTC
研究生的第二年,看起来比较轻松,课程数目不如上学期多
这学期在科大选修的科目包括:
- 物理电子学导论
- 日常交流英语
-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(II)
- 物质成分的光谱分析
- 半导体光学
-
物理电子学
按照学科分类而言,应该是应用于物理研究方面的电子学学科,包括探测器、读出电路之类,但是课程设置中也有几个纯物理学的讲座,总之都是物理、电子相关的内容,虽然课表上是一周5个课时,但实际上是每周一个讲座,共11次。考核方式是专题论文,今年最后的专题是“微/纳电子学”。
- 日常交流英语
即EPC(English Practice Center)课程,包括DC(Daily Communication)课堂内容10周 + EPC 20课时。我的DC老师是ZOWIE,印度老奶奶,有6个子女,课程最后的考核方式是4人一组抽签话题表演。EPC的课时在网上先预约再上,可以选不同的老师,我选过的有1课时Situational Dialogue和2课时Topical Discussion,共需要20课时。
-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(II)
也是四位老师,讲四个专题,包括IR-Raman、ARPES、STM和NMR。其中IR-Raman讲了接近半学期,时间最长,NMR最短只讲了三次课,其他约2~3周左右。IR-Raman主要内容是晶格振动光谱学,感觉还是比较受益的,讲课形式是为数不多的板书,笔记记的很多。ARPES和STM的主要介绍了原理和仪器,做了大概的了解。NMR介绍了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应用,不只是NMRI。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,不过可以在打印店找到往年试题,由于闭卷的原因,考的内容有限并不太难。
- 物质成分的光谱分析
微尺度开课,也是讲座形式,主要目的是介绍仪器和使用。三个老师,分别介绍了分子光谱、原子光谱和XRF的基本原理和仪器使用。念PPT为主,考核开卷。
- 半导体光学
一位慈祥的老奶奶,06年癌症开刀,康复后很乐观,还有一个在MIT念CS的女儿。以Semiconductor Optics _ Claus F.Klingshirn(Third Edition)书为主,其他参考书目有,《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》(沈学础)。讲课以PPT为主,是Claus F.Klingshirn书的翻译,但内容编排上调整过很细致。主要内容是固体的光学性质,考核方式是个人或小组做报告,报告调研内容与课程相关,并会提一个问题,与调研的文章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