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节快乐

不知不觉,2023年已剩余不足100天了。还记得年初看剧版《三体》,对于其中一句台词记得特别深刻:

”一个科研人员最看重的是什么?——是出科研成果!

由于自己身份的转换,对于原著中原本不起眼的一句话,产生了许多感想。这一句说的非常贴切,没有科研成果,就申不到基金、拿不到帽子、评不上奖,继而发不出工资、招不到学生、做不出成果,如此往复恶性循环。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,科研经费的蛋糕不够这么多人分。在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的大背景下,最严重情况莫不是课题组由于没有科研经费进账而原地解散。

如果说博士阶段是科研的入门,还可以像是呆在新手保护区的科研人员,尚且留了一条退路(如毕业后转身业界远离科研);那么在获得了博士学位作为入场券进入科研圈后,则必定是更进一步的勤学苦练、摸爬滚打,其目标无疑是非常明确的——做出好的科研成果。事事躬亲在一线科研的时间无非二十到三十多岁的年纪。虽然说人生是一个长跑,但是每个阶段的跑步速度是不一样的;虽然说人生的道路没有统一的终点,但是沿路会有很多check point,一旦在对应的年龄没有达到相应的位置,则失去了后面的竞争机会。为了整个科研生涯后续更好的发展,需要在早期,尤其是博士阶段,就做出具有代表性的成名作,而非数量多但档次低的论文。然而现实情况是,同辈中的佼佼者手握数篇nature、science子刊甚至正刊,感受到了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。

把好的工作发表在著名期刊上是每个科研人员有过的梦想。读博时有充足的精力时间搞论文,这些文章既是为了最低限度的毕业条件,更不必说是为以后在学术圈谋求更好的发展。然而发表了论文之后呢?毕业后的科研工作,评价的标准也不仅仅只需要论文了,基金申请、项目经费等等比重变得更大,成为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。更是简单粗暴的可以总结为两条路:1) 申优青杰青申纵向经费,2) 产学研结合拉横向经费。科学是全社会的科学,科学是人的科学,科学离开了人和社会也没有更多的意义。因此科研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,是以金钱为润滑剂驱动的。这免不了对于科研的本质的思考。偶然读到一段评述,竟能十分准确的表达这种经历和感悟:”先是学习实验技术,然后是组建团队申请经费,最后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去坐庄负责发钱。“(摘自 《我的导师-狡猫三窝》)。

从科研个体的角度来说,up主“来自星星的何教授”有一些有趣的言论,把高校和教师的关系比作旧式夫妻。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不同,高校教师尤其是当前语境下的青年教师,都是被要求以科研为主的。或许这也是高校教师重科研而非教学的原因,因为只需要向权利的来源负责。高校教师与学校并非通常理解的雇佣关系。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了一个科研平台和一个对外名号,科研人员依附于此申请项目,项目经费首先被被单位抽水收取管理费,同时实验室的房租水电也不能少。在北京出差时,与另一个年长很多的师兄交流,他现在的状态则像科研包工头。通过各种渠道申请下来了即使不熟悉的项目也没关系,只要有钱,就可以立足下去,实在不行还可以与外协单位合作,就怕申请不到经费。部门每年6000万经费的指标要求,申请到经费多的就可以步步高升,进而担任行政要职,毕竟项目经费是给整个单位带来了切实的利益。这样看来,每年年末的各种职称(副研究员、研究员)的评定,也直接可以和入账经费挂钩,这样理解起来也游戏规则也就直观多了。

从科研整体的角度来看,科研运行的逻辑,也是社会运行的逻辑的一部分。在学而优则仕的指导下,科研本质是官本位的。尤其是最近举国体制科研的环境下,对于体系化、建制化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”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,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,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“。科技专家进入部委机关,在高层次上发布项目指南,指导整个国家的科研方向。“体系化、建制化”一方面加快了国家队的建立,另一方面也劝退了孤魂野鬼,加快了科研圈的土地兼并,科研资源和科研话语权进一步集中。这对于科研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做出好科研成果重要,跟对领导也很重要。

然而真的有专业化的国家队存在吗?在草台班子理论解构下和多年的亲身观察所见,恐怕难免科研祛魅。多见的是手工作坊一般的科研环境,即使涉及到高精尖的仪器,管理员或者工程师也有的是被赶鸭子上架。对外看起来是一个大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对内则是各个山头各自为战,仪器设备使用不规范、损坏破烂。研究生来来往往,有的时候并不是学会了再去担任某个岗位,更多的像是被安排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也就顶住了。越往下的细节越多,越无法统筹兼顾,人来人往中达到一种微妙的混沌平衡,可以不断地产出科研成果,保持了外部的光鲜亮丽。大概或许国家队也还是存在的,只是我还没有见过,或许我所见的已经是最顶尖的国家队了。科研也只是一份工作,或者说一种游戏,在游戏规则中玩的开心就好,早早的认清楚游戏规则,或许是一件好事。

X-ui 无法科学上网

最近遇到

app/proxyman/outbound: failed to process outbound traffic > proxy/vless/outbound: failed to find an

VPS IP可以连接, 搭建的相关网站也可以访问,但是科学上网功能无法实现。

解决方法:更换端口。

更新: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DNS污染。

记梦(其十五)

今天造成7点半醒了,然后到8点半期间做了一个梦。

楼高20多层,我在21层上课,俯视图结构如下

起初,我在窗口望风,发现对面房屋出现裂缝,同时感觉到自己所在的这栋楼发生轻微的倾斜。

倒塌不是由于地震等剧烈因素造成的,整个过程较为缓慢,能够体会到逐渐倾斜和倒塌的过程。两楼的倒塌方向如图所示

在感受到倾斜的第一个,我就发声喊了任课老师,已经通知同学和同楼层的其他同学。同时发现大家也都体会到了这个变化。立刻从安全通道撤离,虽然在21层,但是爬楼也赶到了地面,也足见这个倒塌的过程历时时间之长。

到达地面后,大家集中在倒塌方向相反的一侧。没多久,随着倾斜程度的加剧,倒塌逐渐加速,最后两栋楼轰然对撞,猛烈倒地。

我有很多书本电脑都没来得及拿出来,眼镜也没有拿出来。二楼是实验室,搭建的测试平台,估计也被完全破坏。

Linux 工作站配置记录

重启了之前一位离职的老师的服务器,型号是惠普Z640。

重新设置密码

进入bios的方法,主机连接电源后,在开机前按Esc键。

修改密码的方法,在进入Grub界面时,按 ‘e’,

在 ‘linux’ 开头的那一行末尾,添加 ‘init=/bin/bash’,然后按‘F10’进入bash界面

通过 ‘passwd username’,重新设定指定用户的密码

如果遇到‘Authentication token lock busy’ 的报错,是由于磁盘只读导致的

使用 ‘mount -n / -o remount,rw’, 重新挂载磁盘

配置网络

使用Yast图形化界面很方便

system->network settings

Global Options 中选择NetworkManager

Network Services 中选择 Enable

桌面右下角网络连接配置网卡,自动获取IP就可以上网了

安装工作软件

COMSOL、Matlab

COMSOL是多版本的,安装包和windows下使用的是同一个,安装方式也相同,有图形界面。

复制相关文件到Linux系统下,挂载iso镜像文件到/mnt

sudo mount /path/to/image.iso /mnt -o loop

到/mnt文件夹下找到setup, 终端中运行 ‘./setup’ 或者 ‘./install’ 类似的文件

图形化安装与windows下基本相同,破解方法见readme.txt文件

COMSOL在开始菜单有图标,Matlab根据参考资料,创建快捷方式,注意Linux下文件的相关权限。

配置FTP

使用Yast配置FTP,首先使用Yast的软件管理Software Manager,安装yast2-ftp-server 包。

重启Yast后,可以在Network Services中看到FTP,选择vsftpd

图形化界面配置

Authentication中,Authenticated Users Only

允许文件上传,勾选Enable Upload,不勾选Anonymous Can Uplaod和Anonymous Can Create Directories

放置在机房并配置VNC

同样在Yast的Network Services中,配置Remote Administration (VNC),会增加安装一个包

勾选Allow Remote Administration

记录IP地址,windows客户端,使用VNC软件,端口选在5901,就可以远程操作工作站了

修改xfce分辨率

通过修改bashrc 文件实现分辨率调整

vim ~/.bashrc

最后一行插入

xrandr -s 1920×1200

退出

esc :wq

生效配置

source ~/.bashrc

https://blog.51cto.com/u_15127581/3291367

参考资料

1 忘记密码

https://forum.suse.org.cn/t/topic/10966

https://www.linuxdiyf.com/view_71702.html

https://cloud.baidu.com/doc/BCC/s/Fkg7ot54r

2 软件安装

https://cn.comsol.com/support/knowledgebase/1086

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article/1626885

https://blog.csdn.net/Zorro721/article/details/102491491

https://blog.csdn.net/sinat_31983447/article/details/103487725

3 FTP

http://www.novell.com/documentation/opensuse110/opensuse110_reference/data/cha_ftp.html

https://doc.opensuse.org/documentation/leap/reference/html/book-reference/cha-ftp.html

通信行程卡下线啦

据微信公众号官方消息

为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,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,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,12月13日0时起,正式下线“通信行程卡”服务。“通信行程卡”短信、网页、微信小程序、支付宝小程序、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。

“关于下线“通信行程卡”服务的公告”

疫情发展变化太快,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策略。

从2019年底武汉的报道开始,疫情着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。2020年上半年被封在家、2022年3月~6月,毕业前夕,在上海被封在宿舍。

第一次做核酸是2022年,寒假过后回上海,需要落地后的48小时核酸,自费40元,真的是太坑了。

最近一年做的核酸最多,3月封控后,几乎每天、每两天一检。期间还作为阳性密接,被转运到杭州萧山的宾馆隔离,鼻拭子捅的真是酸爽。后来,也是每周两到三检,处处都需要72乃至48小时核酸。

现在政策、舆论风向大转,仿佛进入了新的“动态清零”阶段。

记梦(其十三)

今天早上做了一个做核酸的梦。

现实情况:虽然如果不需要出入公共场所,不太需要48小时核酸,但是大部分地方都需要72小时核酸。最近往往是72小时之后卡点测一个,1周只需要做两次,因为7天无核酸记录会被赋黄码,那样就很麻烦了。

梦境:时间回到了在科大读研究生课程的时候,憋了多天没做核酸,晚上准备外出做核酸。小程序很久没打开需要人脸验证,但是前置摄像头坏了,重影总是无法拍到正面的,用后置摄像头又不方便操作。幸好遇到了马哥,和他借了他的备用手机,但是手机却没电了,外面天也黑了,变成黄码之后连学校也回不去了,哪也去不了了,就很难受。一下就醒了。

赶快去楼下做个核酸。


对于我们来说,地铁安检已经很常见了,然而其由来是在2008奥运会来临之际,经北京奥组委申请,北京市市政府和北京市公安局主持,经国务院批准下设立的。上海地铁则是在2010年世博会前夕开始实行进站安检,后来安检这一“习惯”被保留了下来。

核酸、行程卡、健康码等等,则是2019年末武汉以及后续几年中全球疫情爆发开始的,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或许这已经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吧。因为如果没有见过核酸,也就没有办法做这种梦。

人们总是在青少年的时候容易接受新事物、形成世界观,认为这些科技、文化是理所应当的。认为老人太过迂腐、小孩过于无知,自己则是天下无敌。然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,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。天下发生的事情只是重复,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,我们受限于自己所接受到的一切信息,一切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边界决定了对于世界和历史的认知。


1 百度百科-地铁安检由来上海地铁实施进站安检八年 如何兼顾安全与效率

2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