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生活日常

读《金融的逻辑》

一 引子

最近蚂蚁IPO被叫停的事情引起了大众关注,互联网金融创新实为披着科技外衣,行金融企业之实。由于先前相关规定的缺失,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获取了极大的利益。最近政府部门则发布了相关的政策规定 12,目前还在意见征集阶段。

我也只是普通大众的一员,没有什么系统的金融知识,只能够通过《半泽直树》补充些许常识。最近读了陈志武的《金融的逻辑》,前几章饶有兴致,后面则被作者夹带了很多他个人关于儒家文化与金融相关的看法,但我并不认同。

二 正文

本质

对于金融进行了简单明了的定义:“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、跨空间的价值交换”。货币的出现使跨空间易于实现,而借贷则实现了跨时间的价值交换,金融加大了资本的流通性。

无论个人贷款还是公司上市,都是用未来的预期收入换取现金的一种方法。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最需要用钱,然而对于不考虑家庭援助情况下的年轻人通常是不可能有很多钱的。对于发展中的公司,如果没有金融的手段,只通过熟人相借,很难筹集到很多钱将其规模发展壮大。众多的金融辅助,其目的都是为了快资源的配置速度,降低配置成本,提升配置效率,进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。

书中反复在多个章节中提到家庭金融的概念。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活下去,也为了生命的延续,个人必须跟其他人进行跨时间、跨空间的利益交换,即,人与人之间的金融交易是人类活下去的必须。“家庭、家族就是隐性的内部金融市场”。因为亲戚间的”礼尚往来”不只是为了“情”,更多的是一种借贷利益交换。在商业保险未充分发展的时代,养儿防老也是一种对未来衰老的保险,子女是人格化的保险品。作者认为,为了维护家庭这个金融场所,社会就必须有相配的家庭、家族文化,帮助实现这些错综复杂的隐性金融契约,正是儒家文化产生和延续的原因。

钱化

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,为了什么钱会多起来进行了分析。首先区分了钱、资本和财富的区别,三者的概念逐渐递进扩大。钱是将财富出售的所得,资本是财富的契约或票据化所得。商品除了固有价值,在市场经济里商品更强调使用价值。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,才有价值这回事。以土地为例,由于居住的需求,付出“钱”获得了“房屋所有权证”。

财富不一定能变成钱,在私有土地还不能交易的时候,土地是财富,但土地不是资本,也不能变成钱。市场化、资本化缩短了财富和钱之间的距离,也是钱越来越多的原因。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,实现了市场化,买卖自由同时实现了劳动力市场和创业市场的自由。第二阶段将四类资源(1土地和自然资源;2企业及其未来收入;3社会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收入;4政府赤字)进行资本化。这四类资源也是任何国家的核心资源。

这一系列操作之后使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,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。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通货膨胀以及资本带来人的异化。这些收入使得每个人的钱增加,但却不一定可以很好的衡量真实的收入和实际的购买力。简单来说,市场化、资本化之后,什么东西都需要“钱”了。

赤字

作者十分提倡财政赤字,认为这样做是藏富于民,以美国举债立国为例。1783年9月3日,英国签署《巴黎条约》,承认美国独立。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存活下来。同时列举清朝前中期每年财政盈余,国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,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缺国力衰弱。作者认为,这是两种国策导致的两种结局。鼓吹国富民穷必然迫使老百姓为了生存而求着政府,当饭碗都控制在政府手里,民权与法治会只好让位给权力。

这部分内容很明显因果倒置。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,不同的政治体制,不同的社会生产力,导致的不同的结果。两个国家的命运在这个例子中和财政的赤字并不能建立起强联系。反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,美国的国债成为转嫁其国内风险的手段。无论如何财政和债务都是政府吸收社会资源的手段,如果政府不能很好的配置这些资源,使社会良好的运转和发展,是无法通过无限赤字来缓解的,同时一个低效、低信誉的政府也无法使民众购买其债券。

对于个人而言借贷,应当利用在投资而非消费上。广义的投资包括任何可以在日后带来超过当时的付出的价值,狭义则是指理财手段。纯粹的吃喝玩乐,用于享受的消费不能创造价值,是一种单纯的消耗。但另一方面,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,将个人看成出卖劳动力的个体,劳动力作为商品也需要再生产,用于恢复个人劳动力的必要的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三 总结

  1. 金融的本质是跨时间、跨空间的价值交换;
  2. 市场化和资本化促进了经济发展;
  3. 警惕财政赤字和个人的借贷消费。

总体来说,看完之后有点失望,只读一下序言就可以了。

0

成长是永恒的话题——《数码宝贝:最后的进化 絆》

一、回忆中地数码宝贝

大约20年前,可能是2000或2001年,总之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暑假,总是能在电视上看到循环播放的数码宝贝。通常随着暑假开始播放直到秋季入学便停止,每次随着主角们的头像旋转的《keep on》响起的时候,就知道又要等下一集了;数码兽们随着电车奔跑时美美的飞帽杀和《butter-fly》的无限大,都是止不住的感动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个系列后来换了主角好像也出了许多续集,但是由于电视上不再转播,也没有在网络上追这个系列,所以数码宝贝就像停留在记忆中的一件事物。记忆里数码宝贝只有第一部的剧情那么多,从法路易岛到大战吸血魔兽,艰难的击败黑暗四天王中的三个,最后的小丑皇简直是压倒性般噩梦的存在,不过天堂之门的神圣天使兽真的是太帅了。这些剧情似乎都和那些暑假的炎热和大口的西瓜绑定了,唯一的区别是我们都是没有被选中的孩子。

通常意义上的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,鲜艳的颜色、可爱的画风、奇妙的想象力以及一点寓教于乐的意味。勇气、友情、知识、爱心、诚实、纯真、希望和光明这些优良的品质,都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牢记在心。随着主角们经历的冒险逐渐获得成长,克服那些困难与诱惑,不忘初心的坚持自己的信念。现在回想起来,54集的剧情并不算长,扣掉每次进化都要播放的过场动画,或许就更短了。但是简简单单的故事带来了很多感动,生生的把泪点降低了很多。

二、不可避免地成长

讲了这么多小时候的记忆,还是要谈一谈这部电影里的内容。精美的画面和勉强合格的剧情,虽然有不少槽点,但是总体评价应该可以打及格以上地分数。电影里的boss是一只蝴蝶,不知道是不是在致敬《butter-fly》的歌名。反派女小时候的数码兽长得像QB,又突然觉得有致郁的味道。

整个故事很简单,剧情主线是QB数码兽消失在反派女的成长中而使她致郁,在极光的影响下诞生了一个人造EOS兽,其能力是将人的意识数码化上传到电脑中,创造了一个使被选中的孩子和数码兽永远在一起的乐园,声称是挽救主角们由于成长而使数码兽消失的悲剧。最终的决战在吹哨人太一的一声鸣笛下开始反击,唤醒迷失的众人,唯二的主角——太一和阿和,靠着全新的进化形式(有点丑),击败了进化后的EOS兽,也解救出了沉溺于过去不愿面对现实未来的反派女。最后的进化耗尽了仅存的羁绊,夕阳西下亚古兽和加布兽一起消失了,随之还有石化了的神圣计划和止不住的泪水。

没能把每一个主角都细致的描写到,大部分都一笔略过了,或许在有限的90多分钟的片长里这是一个遗憾。主要还是把更多的笔墨留在的太一和阿和身上。亚古兽翻出太一的エロ书籍,羞羞的挡住说那是大人才可以看的,然而现在大家都已经是大人了,或许现在登录某些网站,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点“已满18岁”的按钮了。阿和也要做出选择了去找工作或者是读研究生,如果是我我大抵是不会劝他去读研的,不过他的目光还是忍不住透过橱窗看向琴行里练习口琴的小孩。光子郎开了公司、阿助要成为医生……每一个人都不再是小孩子了。

三、向过去告别

成长是永恒的话题,成长是什么?成长是经历磨练,成长是一往无前。成长对应了无限的可能,剧场版中的设定是,数码兽选择的孩子对应了无限的可能,而数码兽的消失则意味着可能性的消逝。最初的成长是从幼稚软弱走向成熟坚定,打怪升级拯救世界,勇敢的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,在数码世界里乘风破浪。成长也意味这选择,在无限的分支里不断地做出选择,成就了我们目前地模样。

这部剧场版仿佛不再是给儿童的动画片,或许因为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也已经长大了。剧情也不再那么热血和大团圆,总体趋向于一个关键词——“告别”。成长也是告别,告别过去的自己,接受现实的同时仍然以一腔热血面对未来。时光是一双无情的手,推着我们前进,改变我们容貌,在我们的故事里留下痕迹。

”明天我们要去做什么呢?“,亚古兽和加布兽消失了,曾经我也梦想拥有一只数码兽作为伙伴,然而在童年或者少年的时光中,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亚古兽或加布兽又是什么呢?无奈消失的东西,或是不可避免放弃的东西。沉湎与过去是不可取的,用记忆设下的囚笼,即使再美好也是虚幻。提起一份勇气,向终将失去而不可挽留的过去告别,面对未来是必经的成长。

0

《金刚川》观后感

10月23日,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讲话,其中引用了“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,是惹不得的。如果惹翻了,是不好办的”!恰好昨天《金刚川》上映,作为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的献礼片。听说该片从8月初开拍,9月20日正式杀青,全片拍摄时间不到2个月,赶在10月23日上映。

这部电影像是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一份主旋律命题作文,用于致敬英雄的人民志愿军。但是实际观感并不佳,虽然全片分为4个部分,先分再总地从多角度、多视角描绘了金刚川上12小时内发生的事情,但是当不断看到重复的片段,感觉就像是小学生在凑字数,活活把30分钟的片长拖到了2个多小时。从历史地角度说,这无疑是立国之战,但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片段,拍摄了这样地一部电影,总感觉没能把,无论情感还是历史,给丰富地展现出来。

最后,推荐一下B站up主四月是我的生日刚刚更新完的合集 抗美援朝究竟是怎么打的?全景式回顾立国之战!【列国志·合集】

0

婚礼见闻

周末去参加了高中同学的婚礼,也是第一次参加同龄人的婚礼,也和很久没有见面的同学借此机会相聚。

17日下午约2点半,高铁抵达南京南站,前往附近的酒店与高中同学会合。下午新人出外景拍摄婚纱照,记录下婚礼当天最美的新郎和新娘。晚上婚礼虽然相较于预定的时间一再推迟,最后终于也浪漫而温馨的展开了,此情此景虽然没有泪流满面,却也总是热泪盈眶。主持人介绍了双方从剧本杀相知相识,以及一路走来的平淡是真;同一个大学毕业,进入同一个支行工作,有同样的爱好和兴趣,这不期而遇的缘分。转而回想,从那时奋笔疾书的高中生,还是每日身着校服的模样,一转眼就成为了身披白色婚纱的美丽新娘,也不禁感叹高中至今这十年间时间的飞逝。双方家长的致辞饱含深情,两个家庭的结合,从此新人们也要开始他们新的生活,祝福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。

婚礼上有嘉宾演唱了一首郝云的《活着》,想起网易云在该首曲目下最多点赞的一条评论:

很多人25岁就死了,直到75岁才埋进土里。

泼墨Ooo小時光 2015年6月23日

朗朗上口的诙谐歌词、富有节奏的欢快旋律与这婚礼的气氛并无违和,转而想到这首歌描述的现实幽默,又感觉给这浪漫的世界中添加了一份现实的气息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家都逐渐到达了适婚的年龄,最近结婚的同龄人也越来越多。作为传统观念的信奉者,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,通常需要精挑细选、仔细斟酌,做出门当户对、旗鼓相当的选择。结婚不可谓不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通过婚礼这种形式向广大亲朋好友宣布新的家庭单位的建立,并通过形式化的礼节将这一份感情加深,参与者同时作为见证者为新人共同记录下这段幸福时光。

按照同学的说法,当同龄人中有第一个结婚后,便会很快的传播开来,大家纷纷开始结婚。想到三个室友中,一个已经领证、一个已经找到交往关系良好的女友、另一个也在昨天在朋友圈官宣了,好像只剩我没有一个很好的打算。或者说我这该死的逃避性格,自保研赌博以来,看作延迟了就业的压力,直到毕业之前都可以以毕业压力为由,一直躲在自己的舒适区。以现在的能力评估,混个毕业应该也不是一个难事,却也不是能够满足在学术圈继续前进的要求,或许毕业最好的选择是退役转行。然而结婚似乎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事情,虽然现在还可以在延缓个几年,但却还没有想好该怎么面对这些事情。

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
为何生活总是这样
难道说我的理想
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

郝云 《活着》
0

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

根据以下材料,选取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;除诗歌外,文体自选。

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,久而久之,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、所塑造。智能互联网时代,这种环绕更加紧密,这种塑造更加可感。你未来的样子,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,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,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,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。

0

酒馆战棋,运气游戏

最近没有打天梯,沉迷于酒馆战棋,炉石也成为了战棋启动器。

已经是一个有惯性操作的游戏了,常规英雄的节奏都是,买怪、升本,买、买、升本买,买买,升买,然后可以顺利的在就费达到四本,算是真真的开是游戏。然而在这之前,如果几回合买不到高质量的怪被连续掉血,速八的几率都很大,但是通过五本和六本的怪补强战力,也可以吃到烂分。

虽然选怪,刷新都是可控的操作,然而每次刷出来的怪都有很大的随机性,被鲍勃制裁了,只能滚出酒馆了。另一方面战斗的时候也是随机的,我有过运气超好的时候,比如大螺丝技能秒掉对面机械阵容的两学徒,伐木机掉落卡德后配合瑞文加超展开。

但终究是个运气游戏,享受游戏带来的随机性。但是看直播的时候,会长冲13000分,被弹幕调侃分高都是靠时间打上去的,但是会长说分数的确是要靠时间打,然而也要看技术,因为你打10个小时,别人也打10个小时,你在努力的时候,别人也在努力,这个时候也就体现出技术的差距了。

0

炉石传说500胜金头进度

炉石传说大概在大二下学期入坑,大三刚开学战歌指挥官就被削了。
一开始没看攻略,也不看直播,纯属自己寻找卡牌游戏的乐趣(瞎玩),也没有氪金的需求,自然卡牌也很少。
后来氪了一点,加上日积月累,也有了很多卡牌之后,可以抄一些主流卡组,学学主播的玩法。
玩了这么久,遗憾没空抽出精力冲上传说,最高打到三级满星。
但是每天做任务,竟也刷出了八个金色头像,目前还差牧师的。

2017-03-08 术士

2017-05-20 猎人

2017-10-01 萨满

2018-02-11 德鲁伊

2018-09-24 法师

2018-10-04 战士

2018-10-13 盗贼

2018-11-4 骑士

2020-03-06

最后一个职业,牧师也500胜了,然而现在1000胜都出了。

0

投篮练习

最近压力比较大,原来双十一准备买一个篮球,后来发现室友有一个闲置很久的篮球,我便借来用了,同时借来了打气筒。打足气后,能用。

上周一,也就是双十一当天,开始每天投篮约一小时。每次至少投进50球,已经连续一周了。现在大约30多分钟便可以投进60个罚篮。

0

乙亥猪年寒假

乙亥猪年的寒假从2019年1月29日至2月17日,共计20天。

回家休息仿真,期间购置了新的笔记本,京东美日亚,港行ThinkPad T480。

看完了《jojo的奇妙历险》目前已经播出的动画四部加正在连载的第五部动画,十分精彩,充满想象力和大胆独特的画风。

院线支持了《流浪地球》的票房,盗版看了其他春节档电影,没有一个能打的。以及补了前一年中国产影片的口碑之作。

初一至初五,亲戚各家拜年,加上表哥家正月十二有空聚餐完毕。表妹考研尚可。然而愈发发现大人们说的话,都是他们亲身经历后留下的思维钢印。

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该面对的问题,没有什么是一直都会存在的困扰,也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技能。目前看来,有车有房有编有人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标志。

高中同学小群聚餐两次,初中留德同学聚餐一次,大学舍友苏州聚餐一次。简单交流,互通有无,了解工作生活现状。然而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学习,并没人有切实的关心别人。

明天又要开始干活了。

0

《流浪地球》观后感

离开太阳系 to leave the solar system

その一

昨天晚上和高中同学聚会,吃完晚饭后去看了流浪地球,算得上是二刷支持一下票房,依旧是热泪盈眶和感慨颇深。

高中的时候看了大刘的《三体》,如实说是在高三暑假的时候,开始尝试看了很多次,都没有看下去,遂丢在一边。等到了寒假,大概是2013年初,在手机上看完了三本,思维十分震撼,最后一路狂飙。

去年暑假就在影院里看到了《流浪地球》的宣传片,当时知道《三体》改编权也放出去了,便误以为是其电影。后来才发现不是,但也很期待,终于《流浪地球》在今年春节档如期上映。

大学之后,带着高中迷恋大刘科幻残留的热情,一口气又看了《球闪》《乡村教师》《中国2185》等。电影上映前,更是回顾了一下《流浪地球》的原著。看完电影后,发现剧情并不完全相同,或许这就是科幻小说和商业科幻电影的区别,电影是需要改编的,用镜头语言给我们讲一个好故事。


その二

原著冰冷黑暗,小说的结尾更是在寂静严寒的绝望中爆发了氦闪,而后戛然而止。电影约莫有了好莱坞式电影工业的影子,成熟完整的叙事,接连不断的冲突,最后推向高潮。虽然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,但是瑕不掩瑜,整体上差强人意,更重要的也是靠同行衬托。

电影的故事可以看作围绕行星发动机展开的一系列救援。救援在不断的失败、不断地进行新的救援,从济宁到上海,再到杭州,途径马尼拉,最后在苏拉威西把离子流集中在一个喷射口,试图引爆木星。

什么是希望?或许先要理解什么是绝望,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黄金时代体验课、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、大批行星发动机毁坏、救援行动初期的接连失败、刚子没了、姥爷活活冻死、杭州地下城三十五万人没了、最后即使救活的行星发动机全功率输出依旧改变不了偏离的航线。或许这就是绝望。


その三

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“饱和式救援”这个设定。用大量的、甚至全人类的资源去救援,一个行星发动机安排了多个救援小队执行任务,只要其中一个完成便大功告成了。这与举国体制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同,这里没有“将”的出现,在大自然、甚至宇宙面前,人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,只有流血牺牲的拼命救援,构建成人类命运的共同体。

在主角抵达前,已经有别的救援队提前抵达并完成了救援。虽然其他救援队的部分一笔带过的略写,但也可以同理的想象出他们所遭遇的困难,“饱和式救援”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,是伟大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,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。

而另一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,就是在主角尝试点燃木星时并点火成功,看到了另外两处喷射出的火光。这个点子,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由一个人想到,而是早就由以色列科学家计算出,但面对几率为零的方案,三个行星发动机的救援队仍然不放弃,勇敢拼搏,不可不谓之,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,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!摒除了个人主义,充满了人文关怀,人类在面对人类整个族群的危难时,散发出人性的光芒。

“饱和式”的行为在生活中也并不罕见,我甚至体会到目前的科研就是一种“饱和式科研”。站在人类整体的角度上,这并不为过。但是作为单一的个体,却只能体会到其残酷。当下科研谁都并不缺idea,然而实验物理面对没有仪器设备的窘境,也无法发出高档次的文章。然而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关系,只能感受到无奈。

0